年11月2日,也不知道哪里的扑棱蛾子扇了扇翅膀,马绍尔群岛西南部海面出现了一个热带扰动,经过48小时的发展,这个热带扰动成长为一个巨型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海燕”,11月6日日本气象厅认为该热带风暴已演变为台风,11月8日台风“海燕”从菲律宾莱特岛北部登陆,中心最大风力高达17级,后途经越南广宁省区域等地逐渐进入我国广西地区。台风“海燕”的登陆造成菲律宾人死亡,上千人失踪,将近2.9万人受伤,我国亦有30人死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3.9亿美元。台风破坏力这么强,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消灭它吗?
先了解下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通常被称为飓风,而在印度洋则被称为旋风。台风通常形成于26.5摄氏度以上的海洋表面,由于太阳光的长时间照射,海洋聚集了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通过热传导效应加热海洋表面的空气,并形成低压区,而周围较冷的空气在则会不断的补充到低压区,这些冷空气在向低压区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逐渐发展成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可以看做是初级台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随着周围空气不断向低压区涌入,热带气旋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大,当热带气旋中心风速达到12级(时速约公里)时,则标志着台风的诞生。
台风在结构上可以分为风眼区、云墙区和螺旋雨带区,整个台风的范围可达上百公里。台风的风眼区是台风的中心,其直径通常为几十公里,这个位置气压较低,通常天气晴朗,微风阵阵。而其外侧的云墙区则是台风破坏力的主力位置,这个位置狂风大作,破坏性最强,台风“雨燕”登陆时,其最大风速高达KM/H,这种风速带来的感觉就像你坐在动车车顶狂飙。台风的螺旋雨带区则会带来倾盆暴雨,年台风“雨燕”登陆我国广西境内时,防城港防城区垌中镇降雨量高达毫米,广西南部多个河流处于超警戒水位。
台风登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削弱或者消灭台风呢?有网友甚至想到向台风里面扔核弹来“炸毁”台风。其实台风本身所蕴含的能量是核武器远远无法比拟的,一个中等强度台风所释放的能量就高达6*10^19焦耳,而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核武器“沙皇炸弹”也不过2.1×10^17左右,而其盲目的向台风中扔核弹未必能影响台风内部热量分布从而削弱台风,相反,爆炸位置和时机的不当甚至有可能增强台风的威力,毕竟扔核弹本身也可以看做是输入能量的一种,而核污染物伴随着台风大范围散播就更得不偿失了。
饱受飓风侵害的美国人非常热衷于研究飓风,因此对于科学的对付飓风,他们早在上个世纪早期就进行过相关试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欧文·朗缪尔认为,可以通过飞机在飓风不同区域释放碘化银或者干冰等催化剂来改变其内部热量分布,进而达到削弱飓风的效果。说干就干,年,在说服美国军方后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陆军、海军、空军联手启动了“卷云计划”,这一年的10月13日实验人员终于等到了目标飓风,军方出动B-17和B52携带大量干冰等催化剂沿飓风的雨带进行“轰炸”,但“轰炸”后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原本逐渐原理美国本土的飓风,在“挨炸”之后,突然掉头西行,直接登陆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试验被迫暂停,据说对相关试验参与人员的官司打进了21世纪才结束。
随后的数年时间内,飓风对美国的多次破坏使美国气象局决定重整旗鼓,于是“狂飙计划”正式实施。“狂飙计划”的特点在于,科学家基于对飓风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可以通过以碘化银为主的催化剂对飓风不同区域实施“精确手术”。其中飓风“黛比”是数据最漂亮的一次试验,年8月18日,在飓风外围播撒完催化剂后,飓风“黛比”的最高风速降低了约百分之三十。
就在美国人准备大干一场时,却时运不佳,北大西洋在70年代初期进入了飓风不活跃期,没有了合适的试验目标,科学家只好对一些不太理想的飓风进行相关试验。年科学家对飓风“金格”进行播撒碘化银试验,结果发现飓风强度并未有明显改善。在随后的数次试验中,科学家更是发现飓风虽然会带来大量降水,但是其内部却缺失积雨云中的过冷水,而碘化银正式依靠过冷水来影响飓风内部的热量,也就是说整个试验依据的理论就是错误的。
科学家通过对多次试验的数据分析认为,试验不能表明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对削弱飓风有作用,飓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自身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不管是从统计学还是气象学来看,整个试验的意义不大,最终“狂飙计划”于年叫停。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和几百万年之前的祖先都一样,最好的办法依然是“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