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6489068.html二战时期也是水上飞机最光辉的时期。在直升机并没能大规模使用前,水上飞机俨然成了在广大海域上最具“万金油”色彩的飞机:可以在广大水域上起降、部署,并可以作为战斗侦察、炮兵校射、搜救落水人员、对舰、对潜艇进行打击、对敌占区进行轰炸的载具;甚至能在不具备机场建立条件的岛屿附近常态化部署;在海军航空兵的直升机广泛使用前,水上飞机承担的便是这些角色。某种程度上说,水上飞机的用途似乎比直升机更为广泛。各国都在发展水上飞机九四水侦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列强都打算在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水上战斗机:英国曾在“喷火”“飓风”等战斗机上加装浮筒,美国也曾经将SB2-C俯冲轰炸机、F-4F战斗机、TBD鱼雷轰炸机改装成水上飞机过。日本当时虽没有这么阔绰,但作为水上侦察机使用的九四水侦也保留了航空机枪,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上还和中国空军的“霍克”交过手。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早在年时,深感96舰战不足的日本海军就已经提出要发展一款水上战斗机,这一任务便落到了川西航空株式会社头顶上。后者曾搞出了让日本海军航空兵受益匪浅的九七大艇、二式大艇,却在搞水上飞机这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早早就立了项,但因为海军提出的高指标限制,导致十五试水上战斗机的正式试飞一直拖到太平洋战争打响后一年半。二式水战的粉墨登场呼之欲出的日本海军新型水上飞机年1月7日,日本海军军部高层开始策划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正在窥视东南亚、企图和美国平分太平洋的大本营也早就开始为这场决定了“皇国兴败”的战争作准备。此时的十五试具体什么时候服役,还没给出个准信儿。无奈之下,日本海军军部只能瞄上了刚刚服役没多久的零式舰载战斗机,并正式提出将其增设浮筒、改造为水上战斗机以过渡的应急计划。情急之下,中岛公司只能拨出一批人马来,立即动手在零战-11型(A6M2)上修改设计。零战-11型战机好在海军对于这款应急产品的要求比十五试水战低了去了,因此零战-11型要改为水上战斗机,主要修改也并不多并且大都集中在机身。零战-11型上的起落架和着舰尾钩全部被拆除,更换为一只主浮筒和一对维持平衡用的副浮筒;因为浮筒的空气阻力相对大,垂尾的面积得以增加,还增设了一只尾鳍以维持方向稳定性。二式水战的轮廓不过,由于增设浮筒的缘故,零战-11型机腹携带副油箱的挂架无法使用,因此又在主浮筒内设置了一个容量达到升的油箱以增加航程。至此,二式水战的轮廓完全显现。因为军部希望二式水战能够还原当年在淞沪、汉口战场上九四水侦正面对抗中国空军“霍克”战斗机的战例,零战-11型上的2门20mm机炮、2挺7.7mm机枪完全保留,还保留了2个60千克炸弹挂点。即便只执行防空作战,二式水战在后期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使用炸弹挂架的办法:挂载定时爆炸、驱散轰炸机集群的“三番弹”,轰炸机集群被驱散后趁虚而入。虽然增加的浮筒、尾鳍仅让二式水战在零战-11型的基础上增重公斤,但浮筒让飞机正面的投影面积扩大了不少,这令二式水战的最大速度由零战11型的km/时激减到km/时,最大航程也由零战11型不带副油箱时的公里下降到公里。不管如何,这对于当时的日本海军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打响后,驻守西太平洋各岛屿的日军逐渐遭到来自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威胁。每当美国海航来袭时,停泊在附近的水战总能前来驱赶轰炸机机队。改装完毕的零战一试水战(后更名为二式水战)在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的翌日成功首飞,并在年7月开始量产。这可比川西的十五试水战完成测试早了足足半年,二式水战也抢在这短短的1年里生产了多达架,广泛部署于日本海军驻西太平洋各岛屿、本土的飞行队。与此同时,太平洋战争逐渐白热化。继中途岛战役日方失败后,横滨航空队等逐渐进驻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在持续了一年多的所罗门海空战役上,专门司职防空作战的二式水战差点被消耗殆尽……停在基地的一排二式水战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尽管性能较零战有着极大的劣势,但它的任务定位刚好适用于日本海军:日本国内后勤体系不甚完善,对于抢占的许多岛屿来说,野战机场都难以铺设。为了夺取制空权,日本海军只能为其配备水上战斗机——这也正中下怀,水上战斗机刚好是为了在没有跑道的岛屿附近部署、借助广阔的水域起飞的嘛!战绩黯淡,没有零战身上的一点影子与美国B-24轰炸机相遇的二式水战不过主要装备二式水战、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神川丸水战队,一直到年10月14日打光了所有战斗机时,其总战果只有2架B-17、2架P-39、6架F-4F、1架SBD,同样是主要装备二式水战的横滨航空战队更惨,只有5架B-17和1架B-24,还大都是在落单的时候击落的。二式水战上装备的2挺20mm机炮几乎只能在老鸟手里能发挥出作用:区区备弹60发,新手飞行员还没把提前量摸索出来便告罄;初速、存速都一般般,而且弹道弯曲、毁伤也不如人意。7.7mm航空机枪的威力对于皮厚的美军飞机来说几乎像是挠痒痒,而12.7mm“老干妈”枪枪到肉,弹种丰富到不像话的M2航空机枪在美军飞行员手里,几乎随时都能把二式水战啃下一块来。二式水战的机动性比较差,会成为美军飞机的靶子美军飞行员对此很喜闻乐见:比零战飞得慢,机动性、航程等指标也远不如零战,防护却和零战一样脆皮、机载火力也和零战一样孱弱的二式水战——这简直就是给新生代飞行员刷战绩的嘛!更何况在古贺峰一驾驶的零战被美军俘获、剖析后诞生的F-6F,完完全全是针对零战而生的战机。在F-6F服役后,装备二式水战的航空队本就难过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在战斗中甚至有一架二式水战被没有武器装备的P-38侦察型战机“击落”:当时这架P-38发现了一架二式水战正在起飞,没有武器的它便一个猛子扎下去装作即将展开攻击,把这架刚起飞的二式水战吓得栽进了海面。尽管是一款过渡型水上飞机,二式水战却以架的总生产量称霸全球,也从年7月起一直服役到年12月集体销毁,也算是打满全场的家伙。真正的目标水战“强风”,却因为生产日期推到年而不得不只能执行本土作战——哪怕它的性能再强,也只不过是太平洋战争上的一个配角。阴差阳错成了主角的二式水战,说它迄今为止仍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水上战斗机并不为过。因为在当时世界上除了日本以外只剩意大利和法国、英国等国短暂地发展过水上战斗机,且生产量皆没有二式水战大;影响力自然而然也没有二式水战大。在当时,二式水战主要面临的对手是服役于美国陆军航空兵的P-38,和服役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F-4F、F-4U甚至是后来的F-6F,基本都是“力大砖飞”和火力至上思想下的产物,它输得并不意外。小结总体来说,二式水战在当时也是日本航空的代表作之一,也算是在适应作战体系并和本国工业体系相匹配情况下的一款应急产品。但它受限于日本当时的航空工业限制,存在着许多不足却无法规避。这一切虽然在“强风”身上得到解决,但“强风”诞生的时间太迟了。增加机体重量却不更换航空发动机的窘境在二式水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零战固有的缺陷在二式水战上也得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