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台风是外来词我国古代早就有飓风和
TUhjnbcbe - 2024/9/14 16:42:00
台风,是指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风速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我以前一直以为“台风”这个词是个舶来词,是英语单词”typhoon“音译过来的。这几天因为超强台风”山竹“的过境,我对台风进行了一点小研究。才发现”台风“一词根本就是国货!因为中国古代其实早就有“飓”风和“颱”风之说了。从一些古代文献记录中不难看出,我国的古人对于风、飓风、台风,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一、”八风“在《吕氏春秋》中有一段关于“八风”的记载:”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liáo)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对风的观测和研究就已经相当细致了。对于四面八方不同方向的来风,根据其特点,竟还起了不同的名字。二、“飓”风我国古代的一些史书和地方志中有关风的描述很多。“飓风”一词在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的《南越志》中就出现过:“熙安间多飓风,飓者,具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未至时三日,鸡犬为之不鸣。”这里说的”熙安“,就在今天的广州。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也有记载:“恶风谓之飓。坏屋折树,不足喻也。甚则吹屋瓦如飞蝶,或二三年不一风,或一年两三风。。。”这些比较早期的文献中的“飓”能让大家感到恐惧,能破坏房屋、吹断树木、吹飞屋瓦,从这个破坏力来看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台风了。三、“颱”风而年代稍晚一些的文献则出现了“颱”风,并把“颱”和“飓”区别开来。比如清初的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记载:“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颱。飓倏发倏止,颱常连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颱。。。”另一个清朝人吴震方,在他撰的《岭南杂记》中对“颱”和“飓”进行了更详细的比较:“颱甚于飓,而飓风急于颱;飓无常期,颱经旬日。自九月至冬多北风,偶或有颱,亦骤如春飓。船在洋中遇飓可支,遇颱则难甚,盖飓散而颱聚也。”说又大又猛烈的风为“飓”,而再厉害的就称为“颱”。船在大海上遇到“飓”还可以勉强支撑,但如果遇到“颱”就”难甚“。看来他们都认为“颱”是比“飓”更厉害更高级的boss了。我个人以为这里的“颱”就是台风,而“飓”还不到台风级别,应该属于热带风暴。具体来说: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按”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分为六个等级:达到10.8m/s-17.1m/s(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达到17.2m/s-24.4m/s(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达到24.5m/s-32.6m/s(风力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达到32.7m/s-41.4m/s(风力12-13级)为台风,达到41.5m/s-50.9m/s(风力14-15级)为强台风,达到或大于51.0m/s(风力16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飓”应该是前三个等级,而“颱”就是后三个等级了。四、“颱”就是台风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国务院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随着简化字登上历史舞台,“颱”字也简化成为“台”。所以“颱”风就是”台风“,这也印证了我上一段的推测。五、”typhoon“是粤语的音译?可是为什么英语里台风的单词”typhoon“跟我们中文的发音如此接近呢?难道只是巧合吗?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广东人民一直深受台风困扰,他们说的粤语中“大风”的发音为daifong,传到国外后影响了英语的造词,再次传回国内就被译为”台风“。想想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粤语确实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啊。所以在广东生活了多年的我,只想对这个说法点赞!我是喜欢文史的猫熊姐姐,感谢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风是外来词我国古代早就有飓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