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3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达理礼堂成功召开。清华大学教授、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长李政,就“我国实现碳中和未來的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主旨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城镇化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感到新型城镇化这一议题非常重要。今天我的演讲主要是围绕“双碳”问题,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01绿色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一、极端天气频发,昭显气候变化是当前和长期的挑战
走“双碳”的道路非常非常必要,但需要认识到,双碳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我们人类面临的危险和挑战,实际上是气候变化。
近三年来,飓风、洪水、干旱、热浪、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频发,让世界充分感受了气候变化程度的严重!
年的天灾水祸依然历历在目,德国于年7月18日发生了世纪洪水,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舒尔德镇勘察灾情后表示“超出现实想象、极其恐怖”,她甚至无法在德语中找出合适的词汇来描述灾害的程度。仅仅两天之后的7月20日,我国河南郑州也发生了特大暴雨,一个小时降雨量达到了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令人震惊!
本来期盼年的气候会好一点,但现实打破了美好幻想。从6月起,连续的高温、干旱席卷了半个中国,进入8月,四川高温干旱、汛期无水、电力紧张,“四川老百姓的空调能不能开”牵动了国人的心。实际上气候变化不分国界,例如欧洲也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和旱情,造成易北河、莱茵河沿岸多个所谓的“饥饿之石”重见天日,其中一块著名的石头上刻着“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警醒世间不祥之兆;欧洲阿尔卑斯山很美丽,但年该区域同样出现严重干旱,瑞士军队甚至派直升机从地面湖中取水送到山上给牛喝;非洲也是长期干旱。8月份干旱刚告一段落,9月份巴基斯坦又出现了大洪水,三分之一国土被淹、三千多万人受灾,这个场景惊动了世界,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气候脆弱国家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