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次元中的战争之星——马基“闪电”战斗机》作者:FriedrichLau
二战爆发后,各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部队能配备最出色的武器装备。然而,由于各种战时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短缺、建造时间以及原型机的测试等,这个愿望往往变成了空中楼阁。本文的主人公,意大利的马基“闪电”(MacchiC.Folgore)战斗机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凭借其出色的性能,成为了意大利军队战争中的主力战机。
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军方开始要求本国的飞机制造商研制一种搭载径向发动机的新型机型。尽管这种发动机设计在当时已经有点过时,但对于意大利的飞机制造商来说,由于无法突破技术限制,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到了年年底,意大利的阿尔法-罗密欧公司受到委托,计划为马基(Macchi)航空公司生产发动机。然而,由于交货延迟,马基公司不再等待,转而从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购买了一台DBAa发动机进行试验。经过与C.战斗机的结合,一款新式战机应运而生。
年夏天,意大利参战,同年8月,MacchiC.Folgore原型机的测试开始在意大利的圭多尼亚小镇进行。试飞员对这款飞机展现的惊人速度和坚固结构赞不绝口。然而,尽管试飞工作非常成功,但大规模生产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后来,这项任务交给了米兰的埃内斯托-布雷达军火公司,但发动机数量有限,限制了飞机的产量。
与之前的意大利战机不同,C.因采用了德国制造的发动机和流线型机身,在意大利飞行员中以精良制造而闻名,只是装备武器略有不足。它搭载的12.7毫米口径布瑞达-塞费特机枪使得飞机自重过大,同时飞机的无线电和氧气供应系统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年9月,C.在马耳他战役中首次亮相,并很快证明其性能优于英军的飓风战斗机。除了空战,这架飞机还执行了空中侦察和地面攻击等任务。尽管盟军在马耳他取得了胜利,但意大利空军对其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然而武器装备的不足限制了进一步扩大这种伤害的可能性。
在年11月底,意大利军队在北非与德国军队汇合,并开始与盟军激烈交战。在此期间,驾驶MacchiC.Folgore的意大利飞行员被要求按照类似于德国空军飞行员的方式进行作战。他们在与被称为“沙漠空军”的英国皇家空军战机的战斗中表现出色,闪耀战场。
年4月,大部分C.被意大利送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进行防御。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C.参加了许多针对盟军部队的战斗行动。一些战斗机还被送往东线战场与苏联空军展开对决,德国军队曾装备有12架这种战机。年9月,随着同盟国和意大利签署了卡西比莱停战协议,意大利基本上结束了在二战中的作用。此时,尚存的C.数量并不多,仅有架,其中只有架能够执行任务。
尽管没有作战任务,但MacchiC.Folgore很快找到了新的用途,成为意大利飞行员的教练机,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年。如今,这种飞机的存世量并不多,除了意大利空军博物馆之外,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学会也收藏着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