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引光小站,作者顽皮小海
引光小站.
有关小海老师数学教育的点点滴滴。
作者:小海
系列:数学教育
出品:奇辑教育研究室
人的焦虑,本质是个认知问题,和外界条件的关系不能说没有,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好似吃饭。按理说,现在条件好了,大家都能吃饱吃好了,本应该更幸福安心才是。
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条件不好的时候,所有焦虑都集中在今天能不能吃饱,这是很单纯朴素、也很好解决的焦虑。比如扛一袋大米回家,焦虑就几乎解除了。
条件好起来之后,关于吃的焦虑却并未变少,反而更多。因为现在要考虑的问题非但更多、且极难解决:
想吃烤肉,哎呀不行,最近上火很厉害,嘴里溃疡还没好......
想吃海鲜,哎呀也不行,上次体验说尿酸高,医生不让吃......
想喝一杯奶茶,哎呀,上周刚开始减肥,喝一杯又前功尽弃了.......可是又好想喝啊!
连吃个水果多要去判别,这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热性的还是良性的?去火的还是上火的?低糖的还是高糖的?......
如果大家不能学会调整认知,怕是每天都要与这些念头纠缠,难以脱身。
与之类似,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担忧,目前也已经到了极其琐碎细节的程度。这会引起本无必要的诸多焦虑。
比如幼升小的孩子,家长非但要关心学校的整体情况,还想去控制这些细节:
孩子这一届哪个班主任最好?带几班?这个班主任搭配的其他学科老师都怎么样?比如多大、有几年教学经验、是男是女、口碑如何?是不是还有班主任稍差,但是学科老师很好的其他组合?哪个班级的老师综合下来最匹配孩子的性格喜好?......
入了学之后,还要继续盯细节。比如孩子前后左右座位的孩子,学习都怎么样?性格都怎么样?家长都是干什么的?家庭环境如何?有没有特别调皮捣蛋会影响自家孩子学习的?班里还有没有各方面都特别好的孩子,可以给班主任申请当孩子同桌?......
如此种种,只要你想在这个层次去操心,那绝对是有操不完的心。
倒不是说这些事情不重要,比如孩子各科的老师、孩子的同桌、孩子的校内朋友,这些确实是对成长有很大影响的变量。
但问题是,有些变量是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的,有些变量压根不是人力所能触及。别说人了,佛陀、上帝和神仙,也很难突破因缘和合的规律,给某人定制完全确定的人生轨迹。
你想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级都能遇到最适合自家孩子学习风格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每个阶段都能遇到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同学朋友,考上最合适的初中、高中、和理想中的大学,毕业后找到恰好合适的不忙又有钱赚的工作,又恰好在最合适的年龄、找到家庭条件、性格、外貌各方面都极为匹配的人结婚......
这种发自本心的希冀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应该要能明白,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投入%的精力,怕是一定会精神出问题。
集全人类最顶尖的学术与科技,目前也做不到精确预测落叶的轨迹、搞不清一个月以后是晴还是雨。因为整个世界构成了无比庞大的混沌系统,南美洲一只蝴蝶煽动翅膀,也可能引发美国的飓风。
客观世界的预测已经如此之难,更不要说规划某个人的人生。
你永远不能规划孩子和她三年级语文老师合不合拍,也无法设计入学之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是谁,更不能预测她会在几岁和谁谈恋爱、最终又在何时与谁结婚......
人生确实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但有趣而无奈的是,其中多数都不在人力掌控之内。要理解人生之无常,要在命运面前学会谦卑。
把那些人力无法触及的事情,交给因缘和合的安排即可。如此,人生会少很多完全没有必要、没有意义的焦虑。
而这不是躺平,因为原先都在焦虑瞎想的时间,就可以被用在更有价值的领域:那些同样重要,而人力可控、至少有极大影响的事情上。
我们无法设计孩子的性格,但可以给他温馨的家庭环境;
我们无法控制孩子的智力,但可以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无法安排孩子的同学朋友是谁,而应潜移默化教她具有独立自信的处事风格;
我们无法强求每个阶段、每科老师都十分优秀,但可以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我们无法保证孩子一定有好的高考成绩,但可以自己努力挣钱,让孩子多几条不同的升学择业路线(这条特别有用,家长应该打印出来贴在床头);
我们更无法保障她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而应从小就默默培养她自立自强、善良坚定的人格。
......
人最容易掌控的是自己,对孩子充其量只能说有一定影响,至于同学、老师、学校、乃至社会,就基本不在影响范围之内了。
因而我们一生其实主要就三件事:
1、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一定的成就,过好自己的人生。
2、尝试影响孩子,帮她成为一个接近自己、乃至超过自己的人。
3、相信社会、顺应环境、认清混沌、接受因果。
而不幸的人生,往往会把这三点做反,即:
1、自己慢慢堕落,不相信也不愿意去努力。
2、苛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3、鄙视环境、抱怨社会、认为自己始终是受害者。
时光荏苒,人生有限。愿大家把最宝贵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最可控的自我领域,当我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才能顺带给孩子一点照耀。
原标题:《家长千万别想当神仙,不然只会越来越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