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患者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1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干预后均比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加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国论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消化性溃疡;焦虑症状;影响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178
临床上将胃溃疡加十二指肠溃疡合称为消化性溃疡, 现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易反复发作[1]。胃溃疡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 但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存在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其预后及康复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且消化性溃疡也是以一种身心范围内的疾病, 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状态, 负面情绪与溃疡两者相互影响[2]。本院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的患者, 对其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的患者, 其中男140例, 女20例;年龄27~78岁, 平均年龄(46.2±4.5)岁;病程3个月~3年, 平均病程(1.6±0.2)年;学历:高中及以上120例, 初中20例, 小学及文盲2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所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得到确诊;②不存在听力障碍、视觉不良以及严重的其他系统躯体疾病;③患者同意接受调查;④排除无法正确描述病情的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①对患者实施健康讲座: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 多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 有针对性的实施引导和鼓励, 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 努力适应环境, 多与病友交谈, 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讲解自身的病情, 多听患者诉说,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通过观察和交流的技巧, 从多个方面评估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 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困难[3]。③组织培训讲座:向每例住院患者均发放一本《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护理配合手册》, 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指导。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再次组织讲座, 争取让每例患者及其家属都能到现场参加交流。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溃疡合并焦虑症状不超过7 d;有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溃疡合并焦虑症状不超过1个月;无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不平稳, 溃疡合并焦虑症状在1个月后仍然存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实施干预后均比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加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