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频繁使用一种二战前夕研制的双翼飞机。它凭着优异的性能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从本土到远东,从船上到海岸驻防,从侦察观测到防空战斗机,从军舰护航到轻型轰炸机,从救援到沿海巡逻都有它的身影。它就是三菱公司的最后一款双翼飞机三菱F1M2水上观测飞机。盟军给它绰号“皮特”。
三菱F1M2水上观测飞机
研发背景及过程
年4月22日《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成为世界海军三强之一,但野心勃勃的日本法西斯不满足于此,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在年1月和年6月,日本接连两次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正式确定以美国为假想敌,认为美国海军依然坚持大舰巨炮的政策,并幻想同样凭借大舰巨炮战胜美国。
提高海战中的炮击命中率至关重要,为此各海军强国的军舰上普遍配备专用的校射观测机,飞机和舰载雷达相互配合,在远程炮战时明显提高了命中精度。日军先前使用的中岛95(E8N)式水上侦察机速度慢、机动性差,已不再适合战争要求。
日本中岛95式水上侦察机在退居二线后依然发挥着余热。日本海军将其作为教练机,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年9月日本海军省提出研制新的水上观测侦察机来代替中岛95,要求速度快、机动性好。参与竞标的有三菱公司F1M1、川西公司F1K1和爱知公司的F1A1。
年3月三菱公司设计的三菱FIM1胜出,获得了4架原型机的订单。三菱内部专门成立了设计小组,首席工程师是佐野荣太郎。他是当时三菱公司数一数二的飞机设计师,零式战斗机系列中的舰载战斗机52丙型就是出自他手。
三菱零式舰载战斗机52丙型
年6月9日三菱F1M1第一架原型机组装完成。它采用了时髦的全金属机身,但仍保守地使用双翼设计,机体比中岛95小巧得多,座舱是双座的。F1M1在名古屋首飞,但情况并不理想——飞机的稳定性很差,在水面上有前后振动的情况。
据试飞员形容,飞机就像一片树叶随风飘忽不定。三菱公司立即修改设计,把原来千瓦的中岛“光”1型9缸星型双叶片式螺旋桨发动机更换为功率更大的三菱“瑞星”13型14缸星型3叶片螺旋桨发动机,功率为千瓦;主翼面由椭圆形改为平直形;用重新设计的浮筒代替了原来沿用的中岛95式的浮筒(加大了85%);尾舵面积增大30%;机翼的上反角从2°改为3°,修改设计后重新定型为三菱F1M2。
年8月三菱F1M2首飞,表现出的整体性能、尤其是机动性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设计局以及军方非常满意。海军省随即下令批量生产,将其命名为零式11型水上观测机,于年12月12日开始全面装备。95式并没有完全退出战争舞台,在二线充当教练机,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结构、性能及使用
三菱F1M2采用日本水上飞机的典型风格,机腹下用支柱固定安装巨大的中央浮筒,每侧机翼在邻近翼稍处装有小型辅助浮筒。由于中央浮筒会影响安定性,所以在中央浮筒的最后边缘安装一个方向舵,使飞行员能在水面上操纵飞机。操纵舵和副翼采用帆布蒙皮。该机翼展11米、机长9.5米、机高4.02米,机翼面积29.54平方米。它虽然是双翼飞机,但机体小巧而呈现流线形,再加上86.3千克/平方米的翼载、2.87千瓦/千克的单位功率,因此具有相当高的灵活性。
三菱F1M2采用纵列双座,驾驶员在前,观察员在后。座舱均为露天式,上方机翼的中央部分留有一个很大的槽口,使座舱向上的视野非常好,但这是以牺牲飞行员的防护为代价的。
图示:虽然露天式座舱视野很开阔,但飞行员的安全却无法得到保证。图为三菱F1M2的座舱示意图(上为飞行员舱,下为观察员舱)。
该机武器属于适当防卫型,在发动机整流罩上装两挺7.7毫米97式机枪,后座舱有一挺观察员操纵的旋转7.7毫米92式机枪,可对后半球射击。虽然说这对侦察机来说已经足够,但有时候该机还客串截击机、俯冲轰炸机、舰队护航机,这样就显得武器配备不足了。其实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水上飞机基本上是什么任务都要执行的。
据查抗战期间中岛95曾多次担任护航、空对空战斗任务。“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第一架击落中方战机的就是日军轻巡洋舰“川内”号上起飞的一架95式。中国空军5大队24队的梁鸿文副队长所驾的“霍克”III被其偷袭击伤。迫降后梁鸿文伤重殉国。
应日本海军的要求,三菱公司还曾试验过在三菱F1M2上挂一枚千克炸弹,但试验过程中发现炸弹过重而影响了总体性能,最后只能在飞机两侧短翼下各挂一枚60千克炸弹或两枚30千克炸弹。为了使飞行员掌握飞机性能,三菱公司研制了装两套操作系统的训练型三菱F1M2-K。战争后期日本海军航空兵曾委托三菱公司把三菱F1M2改装成舰载预警机;装备海燕级护航航空母舰,命名其为三菱F1M2Q“13”型,不过后来计划取消。
作为二战中日本乃至世界公认的优秀双翼水上飞机之一,三菱F1M2各型号到年停产时共生产架(其中包括4架原型机F1M1),分别由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和佐世保的21世纪海军航空兵兵工厂负责生产。
作为军舰搭载的观测机,三菱F1M2采用滑轨弹射起飞方式,一般采用“吴式”二号5型飞机弹射器。这种火药式弹射器长15.4米,轨道宽1.2米,有效滑跑距离5.4米,最大弹射重量4吨。其最大的优点是一次作业后可自动复位,这样可以连续弹射。F1M2也可以由起重机将水上飞机吊到水面上直接起飞,但军舰为了节省时间,一般不使用这个方法。飞机回收时要先降落在军舰附近的海面上,再由起重机将飞机吊回舰上。
这架停在水面上的三菱F1M2正在等待着“山阳丸”水上飞机母舰的回收,图中可见起重机的吊钩已经降下来。
为了避免受到火炮射击时炮口波的影响,水上飞机的作业点离主炮射击位置稍远。三菱F1M2的弹射回收作业地点随着军舰的不同而不同。利根级舰身后部有它的专用甲板,“大和”号则在舰身后部备有机库,高雄级和妙高级将弹射作业地点设在舰身舯部。
军舰艉部的旋转台可以装载等待弹射的三菱F1M2。弹射时F1M2需通过输送轨道到达弹射器。
与美、德型号的对比
三菱F1M2虽然是双翼飞机,但综合性能跟欧美国家同类别型号,如美国的OS2U“翠鸟”侦察观测机和德国的Ar侦察机相比,还是较好的,体现了日本军用飞机的特色。日本在飞机设计上的惯常手法是重量轻、外形简洁,做到了空气动力学所要求的洗练。而欧美国家的设计基本上是构架大而笨重,但也为以后改装留了余地,维修也更方便。
美国军舰正在弹射OS2U“翠鸟”侦察观测机
在速度方面三菱F1M2有绝对优势,最大速度千米/小时,而Ar.的最大速度千米/小时,OS2U“翠鸟”只有千米/小时。重量方面更是体现了小型化的特色,三菱F1M2最大起飞重量2.55吨,Ar.为3.73吨,“翠鸟“为2.吨。在最大升限上F1M2也占上风,达9.44千米,Ar.是7千米,“翠鸟”是3.96千米。
德国Ar水上侦察机
三菱F1M2在航程方面没有体现日本一贯的远航程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该机是舰载校射击飞机,对航程没有高要求。校射飞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军舰上,海战时才用其观测弹着点,所以对航程没什么要求。不像水上侦察机那样经常离开母舰远距离侦察,必须拥有一定的航程。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三菱F1M2很少执行校射观测任务,却经常执行一些与自己航程很不相符的任务。
F1M2航程只有千米,Ar.是千米,“翠鸟”是千米。在载弹量方面,Ar.只能带千克炸弹,三菱F1M2可带千克,而“翠鸟”能带千克。武器配置方面是Ar.最强,其机翼两侧各一门20毫米机炮,机头一挺7.92毫米MG17机枪,后座舱装一挺旋转的7.92毫米MG15机枪;“翠鸟”最弱,机头一挺7.7毫米机枪,后座舱一挺7.7毫米机枪。虽然从火力方面三菱F1M2比“翠鸟”强,但仅从防御能力来说三菱F1M2无疑是最差的,其机身防御过于单薄,防弹能力差,尤其是油箱没有任何防弹措施,一击即毁。
虽然日本人认为三菱F1M2维修起来很方便,但与德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据说一架Ar.曾经飞到日本海军某基地。德国飞行员打手势来指挥日本地勤人员更换浮筒,时间仅为三菱F1M2的1/10,而这之前地勤人员并未接触过Ar.,令日本军方很是吃惊。虽然三菱F1M2在航程、防御及维修方面比欧美列强差一些,但在其他方面还可一比。在速度和灵活性上F1M2占绝对优势,这对双翼机来说已经是很不易了。
使用情况
二战期间三菱F1M2曾大量服役于战列舰“扶桑”、“比睿”、“雾岛”、“金刚”、“武藏”、“陆奥”、“长门”、“大和”,重巡洋舰利根级、最上级、妙高级、高雄级、青叶级,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君川丸”、“圣川丸”、“国川丸”、“相良丸”、“赞岐丸”、“山阳丸”等舰。
◎利根级
利根级是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重巡,也是盟军认为日本海军二战中性能最好的重巡。由于它能搭载多架水上侦察机,也被称作航空巡洋舰。其主炮排列方式很奇特,4座双联毫米主炮全部布置在舰身前部,前两座炮塔指向前方,后两座指向舰桥方向,这就为舰艉的飞行甲板及航空设施留出了空间。
起重机在舰身的中央。飞行甲板两侧各装一个可以向外伸展的“吴”式二号5型飞机弹射器。弹射器内侧的左右两端以及中间部位装有5个转台,飞行甲板与尾部低层甲板衔接处装有1个转台,各转台用飞机输送轨道连接。这些轨道在后甲板上以旋转台为中心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水上飞机需弹射起飞时从转台通过轨道到达弹射器,弹射器向舰身外侧伸展,将水上飞机弹射升空。
日本利根级重巡洋舰装备的三菱FIM2主要是执行侦察、护航任务,而基本没有执行过观测任务。
利根级的飞行甲板上通常搭载5架水上飞机(理论上可载8架,但日本海军规定正常搭载最多6架),其中2架三菱F1M2、3架爱知E13A1。利根级没有机库,F1M2就只能固定在转台上,不像大部分英美军舰那样有机库(机库对飞机的维修、保养以及防护较为有利)。
利根级搭载水上侦察机最多、又有一定的重火力,还可以大范围执行空中侦察任务。有了这些独特的优势,它自然成了航母编队的“耳目”。虽然三菱F1M2本职任务是观察(炮弹落点)、用无线电指挥舰炮射击,但实际上更多时候是担当搜索、追踪敌方舰队、向母舰汇报敌舰行踪的任务甚至还要给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年1月17~27日日军入侵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新几内亚萨拉马瓦时,三菱F1M2就曾从利根级起飞,携带两枚60千克或30千克炸弹充当对地攻击机。
爱知E13A1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
◎“大和”号
作为日本海军的象征,“大和”号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战列舰,以巨型主炮闻名于世。为了提高主炮的命中精度,“大和”号配备了6架水上飞机,其中3架是三菱F1M2(另外3架是爱知E13A1水上侦察机),并专门为它们配备了机库。
“大和”号的机库布置很奇特:在舰艉主炮后的上甲板之下处低下去一块,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凹槽,舰载机在吊装之前就暂时存放在这里,再往前有个槽口是机库,舰载机的机翼折叠后才能进入机库。机库设置在这里可以避免受炮口波破坏。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之间,其前半部有个梯形区域,布置了5个转台,各转台之间有飞机输送轨道连接,呈A字形排开。机库的两侧各设有与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就是飞机弹射器。
“大和”号有两台弹射器,指向舰艉外侧弹射。“大和”采用一式二号飞机弹射器,比“吴”式二号5型体积更大、弹射重量更大、弹射时间更短。舰艉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水上飞机起飞时,用起重机将飞机从机库中吊出放在转台上,通过轨道运至飞机弹射器上。
年10月25日三菱F1M2跟随“大和”号参加了萨马尔外海炮击美国海军护航航空母舰舰群的行动。这次行动中三菱F1M2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校射观测、指挥炮击。
图示:“大和”号战列舰携带的三菱F1M2干的是老本行——观测校射任务。尽管最终它随着“大和”号葬身海底,但也算是从一而终吧。
多面手
除了执行以上任务,三菱F1M2还执行过防空任务,居然成绩不错。日军占领婆罗洲岛后,海军在沿海地区修建了海军基地,由“神川丸”水上飞机母舰在附近海域巡逻警戒,用三菱F1M2来执行海岸巡逻任务。
“神川丸”水上飞机母舰也称为特设水上飞机母舰,是由大型高速货轮改装成的。它原本是为了纽约航线而研制的大型高速货轮,由川崎造船厂建造并于年3月竣工。作为货轮的“神川丸”没使用多久,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神川丸”被军方征用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于年12月服役,到被击沉以前先后参加了南京战役及中途岛战役。
“神川丸”改装后,在舰身舯后部甲板上铺设了飞机输送轨道,在轨道上共4个转台,由轨道连接起来呈“口”字形。船舯右侧位置安装一台“吴”式二号5型弹射器。”神川丸”理论上能载12架水上飞机,实战中基本上只载6架,搭载型号也随战事而不同,一般是3架三菱F1M2和3架爱知E13A1。
“神川丸”采用露天搭载方式。水上飞机依次排列在输送轨道上,其中一架随时停放在飞机弹射器上,这不但能解决停放拥挤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这在日后的交战中极其重要。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由于“神川丸”是改装型号,天生空间狭小,加上后甲板拥挤,甚至有一架水上飞机停在前甲板上当作了备用机。其实这是因为海军的调配不合理所致。日后“君川”号上克服了这个问题。
年12月17日荷兰海军派遣的道尼尔-24水上飞机轰炸了婆罗洲岛的日本海军基地。日军毫无防备,损失惨重。“东运”号驱逐舰被炸沉。道尼尔-24返航时遭到从“神川丸”上起飞的三菱F1M2拦截。道尼尔-24是大型水上飞机,机动能力差,自卫能力低,在与灵巧的三菱F1M2空战中处于绝对劣势。结果一架道尼尔-24机体受伤严重后迫降,损失了两名飞行员。
图示:停泊在太平洋岛屿海军基地的日本三菱F1M2。岸基部署的三菱FIM2有时也客串防空任务,只是要看对手是谁。如果碰上专业的战斗机,三菱F1M2还是走为上策。
事后荷兰陆军航空队派出了6架马丁轰炸机报复,又一次轰炸了婆罗洲岛的日本海军基地,其间遭到了一架三菱F1M2的拦截。6架马丁在三菱F1M2的骚扰下也无法顺利轰炸,双方都没有损失。12月19日荷兰陆军航空队的3架马丁轰炸机再次轰炸婆罗洲岛海军基地。日军从“神川丸”上起飞了4架三菱F1M2进行拦截。马丁被击落1架,而三菱F1M2也有2架受伤。
第二天荷兰陆军航空队又派6架马丁前来轰炸,还安排了2架Brewster“水牛“战斗机全程护航。三菱F1M2再次从“神川丸”上起飞截击。空战异常激烈。笨重的“水牛”居然不敌三菱F1M2。一架马丁被击伤,两架“水牛”也都受了重伤。12月23日为了侦察日本登陆部队的动向,荷兰海军的一架道尼尔-24悄悄跟踪日本海军的运输船队,却被日军发现,遭到了“神川丸”放飞三菱F1M2拦截。道尼尔-24受重伤,只好放弃任务返回基地。
年3月1日从“神川丸”起飞的三菱F1M2奉命掩护日军登陆部队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返航时遭到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飓风”战斗机的拦截。1架三菱F1M2被5架“飓风”围攻。三菱F1M2左躲右闪,居然避开了所有“飓风”的攻击而逃脱。“飓风”打完弹药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开。这次战斗充分证明了三菱F1M2的高机动性。
日本水兵正在指挥一架返航的三菱FIM2进港
此外三菱F1M2还执行过反舰、反潜任务。年1月10日从水上飞机母舰“山阳丸”上起飞的两架三菱F1M2在执行掩护登陆部队进攻拉根的任务时,发现并攻击了一艘荷兰潜艇,迫使它下潜。年4月10日凌晨三菱F1M2还击沉了美国海军的PT-34号鱼雷艇。
从技术角度来讲,在军舰上搭载水上侦察机是一种很合理的配置,军舰可以利用水上飞机的机动能力扩大侦察的范围。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胜利,很大的因素就是军舰搭载的水上飞机能提供及时的、准确的情报。另外军舰还能通过搭载的水上飞机执行其他任务。
但二战后期日本海军逐渐丧失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日军只有挨打的份儿。在此情况下,机动能力和自卫能力本来很有限的水上飞机自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图示:战争后期,一日军动用一切能飞的战机来进行“神风”特攻,三菱F1M2自然也未能幸免图为准备进行“神风”特攻的三菱FiM2飞行员正在举行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