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这会正“全民皆兵”迎接飓风来袭。
不像苏州,气温飙上40度。
出门办个事,像误入铁板烧,滋啦冒油。
为了祈祷天气凉快点,今天就拿这款『飓风』鸡尾酒来祭旗。
希望它来的时候能携风带雨,让我避无可避。
新奥尔良鸡尾酒四大扛把子,还记得不?
萨泽拉克
拉莫斯金菲士
飓风
老广场
与其他几位不同的是,『飓风』是在二战期间流行起来的。
年,新奥尔良有一位热心市民PatOBrien
因为热衷调酒,就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间酒吧。
为方便起见,就叫他“帕特”吧。
到了年代,二战炮火纷飞,人员死伤无数。
为了保证*队的医用酒精供给,各地酿酒的蒸馏器都被国家无偿征用。
一时间威士忌和金酒的产量爆降,炒房团见了都惊呼“硬通货”。
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都变成“喝了吗,您内?”
另一边,来自加勒比地区的朗姆酒,因为不需要蒸馏器而产能过剩。
在经销商的利益驱使下,大批涌入美国。
酒吧老板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用朗姆酒对付着,帕特也不例外。
为了周转库存,经销商要求1瓶威士忌必须捆绑10瓶朗姆酒。
酒吧老板叫苦不迭,纷纷感慨要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就好了。
为了将捆绑销售的朗姆酒卖掉,万般无奈之下,帕特发明了『飓风』鸡尾酒。
里面加入了大量朗姆酒,短时间内解决了“高周转、高杠杆”的问题。
之于当时新奥尔良的气候条件,这个名字取得挺接地气,但可能也是一种讽刺。
歪打正着,『飓风』现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爆款。
几乎每一位去新奥尔良旅游的人,都会点上一杯。
据说,新奥尔良现在每年都还能卖出50万杯『飓风』。
平均每天多杯,这生意也太好了吧!
单看『飓风』的配料,倒也平平无奇。
唯独多了一个陌生面孔,百香果汁。
原始酒谱用的是百香果原浆,颗颗饱满、粒粒金*...就是对密集恐惧症不太友好。
然后我改用了百香果糖浆,稍微稀释一下即可,调酒的时候香味也能均匀散开。
其实,这些配料兑在一起,能有这么好的口感实属意料之外。
据帕特后来回忆说,他只是想尽快清掉手头的朗姆酒,没想到『飓风』这么受欢迎,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飓风』能做到既清新又强劲,还有一些复杂的味道,想必也有其过人之处。
除了是标志性的新奥尔良鸡尾酒,有时也会被拉入Tiki的阵营。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Step1:调酒壶中加入5-6颗冰块,并加入青柠汁15毫升;
Step2:加入白朗姆45毫升、黑朗姆45毫升;
Step3:加入橙汁30毫升、石榴糖浆20毫升、百香果汁60毫升;
Step4:用力摇晃调酒壶10秒左右,然后将混合酒液倒入酒杯中;
Step5:简单装饰杯口,『飓风』就做好啦;
按照原始酒谱,白朗姆和黑朗姆的用量都至少60毫升。
从这个用量来看,『飓风』堪称“闷倒驴分驴”,当时酒吧的朗姆酒库存压力还真够大的。
不过咱们自己调酒,不需要那么大压力,各45毫升足够了。
太多的酒精,真怕你被闷倒。
自年开始,每年七月份新奥尔良都会举办“鸡尾酒传奇大会”。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全球各地的调酒师云集于此。
各路游客也跟随调酒师的脚步,一起来到这座“新月之城”举杯朝圣,可谓热闹非凡。
显而易见,新奥尔良是鸡尾酒领域的重要坐标,当之无愧。
不过,其他时间就比较惨了。
因为飓风影响,新奥尔良的人口自年以来直线下滑。
截止目前,常住人口还不到40万。
俺们老家县城都有近80万人,它那么大一个城市,情何以堪?
好啦,今天的『飓风』就分享到这里。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敬请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