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改编自年的挪威电影《失踪顺序》,嗯?《失踪顺序》不就是这个导演曾经拍的吗?自我翻拍,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我翻拍了我?这是可以,但只为把主角换成连姆·尼森,那就没必要了吧。
电影讲述了基欧滑雪场的扫雪车司机内尔森身为荣誉市民终日勤恳工作,有天突然传来儿子身亡的消息。为了追查出杀害儿子的真凶,怒火中烧的内尔森不惜以身犯险,卷入重重杀人案,踏上了歼灭贩*团伙的道路。
电影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连姆·尼森。连姆·尼森的代表作是《辛德勒的名单》,但他更为广泛被中国观众了解的就是各种营救电影,比如《飓风营救》系列、《空中营救》、《通勤营救》等等。有一句非常幽默的话说的就是,在行内,没有人敢动连姆·尼森的老婆和孩子。
所以电影干脆打破了个人角色框架,一年没有揍人的连姆·尼森面临的问题就是电影刚开始,自己的儿子就被除掉了,妻子也选择离开,并且没有人会伤害妻子。这样他就无法再救他们了,只能不断复仇。而且飞机、地铁、火车都尝试过了,这次那就来开铲雪车吧。
电影的观感很爽,但最近可能刚看完《疾速备战》,所以接受这种黑色幽默的复仇故事感觉劲不大,只能当个比较有趣的电影了。毕竟看过《失踪顺序》的观众不会认为有什么区别,而新观众才会感到一些新奇。
电影整体的氛围营造得很好,这次的环境中从《失踪顺序》的北欧换成了美国的冰天雪地,剧情更加工整,各种好莱坞的修饰感扑面而来,丧失了新鲜感,只能继续体现电影冷峻和极端收敛的感受,失去了以前粗糙的凛冽感。
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每死一个人,都要出现一幕带十字架,下面有名字及代号的黑幕,这样既让观众明白,又没有更多的血腥暴力镜头,更加友好,受众更广。而且每一次的击杀都痛快淋漓,还有各种的大反差营造更多的黑色幽默。
但是电影出现了很不该出现的问题,类型混杂,这到底是一部复仇电影,还是一部黑帮互咬电影,还是一部营救电影,什么都想展示一下,反而弄得三不沾。所以,看个热闹,剧情中还是有很多惊喜的。